(083002 环境工程)
一、学科概况
环境工程学科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该学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有1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8人。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三、培养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1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2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
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水体中所含污染物质在水循环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富集和降解过程,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污水治理与再生利用、污水中污染物降解、分离与转化技术研究。目前主要开展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回收及低成本去除研究,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分离富集及定向转化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技术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特种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分离研究等。
2、大气污染控制
(1)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烟气中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各种控制技术的先进技术研究、深度净化技术研究、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突出研究领域有:烟气湿式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烟气氮氧化物氧化湿式脱硝技术等。(2)环境大气污染机理、污染物扩散与控制原理研究。包括:环境中有组织排放烟气的扩散模型,大气环境空气污染化学和物理机理,大气环境空气污染物控制原理研究。(3)城市建成区空气污染与控制技术研究。包括:城市建成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与特性研究,城区无组织排放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型,城区空气污染的控制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空气污染源解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室内防雾霾防污染通风换气智慧空调系统研究、室内空气仿雨后森林空气清新化技术研究,以及各种室内空气环境改善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设备研发等。
3、固废处置及资源化
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坚持低碳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思想方针,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和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开展相关研究。针对日益增加的电子废物,以及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危险化学品,开展污染防治与全过程管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 危险废物管理、电子废物资源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城市矿产理论研究、危险化学品管理。
4、环境微生物技术
以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围绕环境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和废物资源化中的作用,探索微生物技术主导的手段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危害,强调理论、技术、应用紧密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筛选污染环境中特殊的微生物菌种、污染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废弃生物质快速减量化、资源化和能源转化;探究微生物在关键元素转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调控对策、从微观水平阐释环境污染物在微生物体内的传输、代谢、转化过程,通过多种途径阐明环境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功效关系;利用微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废治污,开展点源与面源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
5、矿区生态修复及土壤污染治理
(1)针对山西矿区生态破坏现状,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包括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和驱动力、退化过程、特点等的研究;二是通过生态工程技术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的试验示范研究,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也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2)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现代土壤环境科学及修复技术的发展需要,围绕土壤环境过程与健康、土壤环境监测与安全、土壤环境修复与管理等三大研究领域,开展土壤风险评估、土壤环境过程与生态效应、土壤圈污染物循环与土壤环境质量演变、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新原理和新技术研究。
6、环境功能材料
研究微纳多孔材料的吸附、分离、催化降解功能特性及其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以无机材料为主体,开展微纳结构的可控设计、制备及其吸附催化降解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高性能微-纳孔材料孔结构设计,调控及表面负载有机或无机催化剂的物理组装与化学修饰的研究基础与应用研究、无机微纳孔材料的吸附催化特性研究、紫外光及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制备技术与性能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微纳孔材料吸附催化降解工艺及装备应用研究等。
五、课程设置
|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必修课(22学分) |
公共基础课 (10学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外语 英语口语 |
40 120 40 |
40 120 40 |
2 6 2 |
1 1、2 1 |
讲授 |
考试 |
|
基础理论课 (4学分) |
数理统计 数值分析 高级环境工程学 高等环境化学 |
40 40 40 40 |
40 40 40 40 |
2 2 2 2 |
1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8学分) |
现代环境监测原理与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 环境生物化学 环境生态工程学 |
40 40 40 40 |
20 20 20 20 |
2 2 2 2 |
2 2 2 2 |
讲辅 |
考试 |
|
选修课(5~7学分) |
公共选修课 (3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选修课(任选一门) |
20 20 40 |
5 5 40 |
1 1 2 |
2 2 2 |
自辅 自辅 讲授 |
考查 考查 考试 |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任选一门,其余课程学生根据需要从全校选修课中选择。 |
专业选修课 (2-4学分) |
新型水处理技术与水体修复 环境功能材料 膜分离技术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重建 高级氧化技术 新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高级环境微生物学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 “3S”技术及应用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生态环境弹性系统分析 |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
1 |
2 |
自辅 |
考查 |
每门课开课人数不少于5人,否则不能开课 |
必修环节(6学分) |
实践课程 (2学分) |
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
20 |
10 |
1 |
1 |
讲辅 |
考查 |
|
专业外文文献阅读和写作 |
20 |
10 |
1 |
2 |
讲辅 |
考查 |
|
实践与创新活动 (4学分) |
教学实践 学术讲座 创新创业讲座 创新项目立项 高水平论文 科技成果 参加学术会议 科技赛事获奖 |
|
|
1 1 1 2 1 1 1 2 |
|
|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
|
总学分: 33~35学分 |
说明:
一、实践课程
1、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时间。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二、实践与创新活动(从所列的条件选修4学分,以下条件任何一条若双倍满足,则相应得到的学分乘2,以此类推)
1、教学实践:协助辅导本科生课程,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科技大赛等等。
2、学术讲座: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并主讲1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学校提倡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活动。
3、创新创业讲座:参加4次以上创新创业讲座,每次学术讲座要有1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的时间、地点、主讲人、题目,简述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创新创业的思路。
4、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中北大学研究生科技立项并立项或导师的其它科研项目立项(在参加项目人员名单中)。
5、高水平论文:发表学校学位条例要求以外的核心期刊论文并见刊,每发一篇算1学分。
6、科技成果:取得科技成果(专利、鉴定、专著等)。
7、参加学术会议:参加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
8、科技赛事获奖:参加全国研究生科技赛事并获奖。
9、其它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实践与创新活动。